一部抗战史钱掌柜,就是中国人的血泪史,这是近代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所遭遇的最严重的民族危机,并导致了数以千万计的人民死在侵略者的枪口下。
无论如今的“抗日神剧”将战争中的故事如何戏剧化,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是一场残酷而血腥的战争。比如梯子沟突围战,就是一场惨烈的战斗,它导致了数百名战士的遇难。
图片
而在所有的遇难者中,还有一百多名白校的女兵,她们为了掩护伤员突围,自己陷入到了重重包围里,而她们均遭到日军辱杀,其中最小的仅十二岁......
图片
在与保定市西北太行山脉的白银坨毗邻的龙潭湖东北方向,有着一片古柏林,而林子中就巍然屹立着一座碑亭,上面赫然写着“梯子沟突围烈士纪念碑”,而这一行字正是有曾经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所写,用以纪念那场惨烈的“梯子沟突围战”。
事情发生在1941年的九月份,彼时的日军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针对我冀中军区的扫荡战役。抗战时期,河北被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为冀东、冀西、冀南、冀北和冀中,而冀中指的就是京汉、津埔、石德、北宁等铁路干线包围的地界。
图片
在冀中地区,活跃着我们的八路军冀中抗日根据地,人们一般称其为冀中军区,其直属部队包括一个骑兵团、一个回民支队以及抗大三团。
而冀中军区下属的四个军分区中,每一个又都建立了一个主力团、一个基干团、三个地区队,另外还有县大队、区小队和不脱产民兵。
正是这一层层的军事体系,构筑起了我八路军部队在河北地区的对敌堡垒,让侵略者饱受袭扰。
图片
从1941年开始,华北地区的日军就已经在针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分区扫荡和蚕食政策,其一度建立起五百多个军事据点,对我军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扫荡与反扫荡的过程中,我军有过一些成就,但也付出过代价。如1941年五月的反扫荡中,李运昌搞出了一个“大战红五月”计划,结果给革命力量造成严重损失。
六月份,日军重点清剿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该军分区主力基本损失殆尽,以至于主力团被撤编为地区队,军区根据地也沦陷了。
图片
七月份,日军又针对平西萧克挺进军进行扫荡,我军两个团遭受重创,其中的九团本来有三千五百人,1944年撤回延安时已经不足千人。
连月以来,八路军之所以被日军疯狂针对,一方面是晋察冀军区的发展壮大让日军如鲠在喉,而另一方面也和八路军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毙所谓“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有关,日军因此要疯狂报复八路军。
图片
至于这一系列行动的操刀者,首先是日军大将多田骏,但他因为表现不佳,在七月以后就被撤职,其职务由冈村宁次接替。
冈村宁次的名字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此前在国内坐了一年冷板凳,此时被晋升为大将,并调任华北方面司令官,而这位一上台就要对八路军斩尽杀绝,其拿出了比多田骏更大手笔的计划,要直接对八路军晋察冀总部下手。
图片
当时间来到九月份,日军再一次集结了起七万大军进攻聂荣臻元帅所在的晋察冀总部,并将其团团包围,我八路军一万多人的部队被困,形势十分不利。
而就在此时,身为晋察冀第一军分区司令的杨成武带兵紧急救援总部,他一方面部署部队引导冀中兵工厂、后方医院和白求恩卫生学校的人员撤离钱掌柜,另一方面带着七百人准备绕道狼牙山的背面,利用地形与敌人进行周旋。
图片
相信很多人在这里已经意识到了,狼牙山?这不就是五壮士故事的发生地吗?没错,我们熟知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过程中,而这个故事在向我们传达八路军战士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精神的同时,其实也印证了当时我军形势的严峻。
冈村宁次是一个非常难缠的对手,他以远程迂回和铁壁合围战术,拉起了一个十分严密的包围圈,尽管杨成武带着七百将士翻山越岭一百多公里,也始终无法摆脱日军的追击。
两天以后,部队撤到了唐县和完县交界的花塔山地区,已经疲惫不堪的战士们才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图片
而就在战士们休息和吃饭的时候,满心不安的杨成武再次登高望远,然后他就意识到:“这一夜的奔波白跑了,我们还是跳进了日军的包围圈。”
就在杨成武紧急召开会议的时候,只听一阵人声喧嚷,原来是白求恩卫校的两百多师生和一些伤员、群众也撤退到了花塔山,部队规模顿时便扩大到了两千多人。
图片
如今汇集了这么多需要转移的人员,杨成武也不敢怠慢,他准备带领大家尽早向北突围。
但是,不等杨成武有所动作,却看见政委王文波带领后勤部的三百名干部从北边撤了过来,原来是日军已经在进攻北坡。
也就是说,到了这一步,整个花塔山几乎已经被围死,只有梯子沟方向还有一线生机。
图片
尽管是唯一的选择,但梯子沟方向还是比较凶险的,那里道路崎岖,沟里还有齐腰深的水。最要命的是,这是一条十几里长的沟,其道路十分狭窄,一旦被日军堵住两头,那几乎就是灭顶之灾。
到底要不要走?杨成武在犹豫片刻后,还是毅然决然地下令:“向梯子沟突围!”
杨成武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遇到日军,就由警卫部队的几百名战士充当敢死队,就算是用人命来填,也要掩护医护和群众们撤离。
好在命运还是垂青了这数千人,日军并没有将梯子沟堵上,虽然还是遇到了追兵,也和我军发生了遭遇战,但在付出五十人牺牲的代价后,大部队还是得以脱离险境。
图片
随后,在梯子沟口的洼地上,杨成武再次做出指示,他要部队赶往狼牙山区,与军分区主力一团会合。
但是,由于随军的伤员无法承受高强度行军,后方医院的医护人员准备脱离大队,向南去完县建立一个临时医院。
此时,白求恩卫校的学生们也表示,要配合医护人员的行动,一起掩护伤员撤离。
图片
杨成武最终决定,从白校中抽调一部分骨干,和三区队一起掩护后方医院的转移,而他继续率领大部队向着狼牙山方向赶去。
然而,就在后方医院与卫校的人员脱离大部队后,日军出现在了他们的附近。
不等众人有所反应,日军的机关枪已经开火,横飞的弹片让队伍出现慌乱,而日军随后端着刺刀冲下山来扑向医护队伍钱掌柜,紧急时刻,三区队的战士率先和日军开始了交战,而医护队中的男同志也和日军拼起了刺刀,就连女学生们也拿起石头向日军还击。
图片
尽管战士们很英勇,但这样的反击在日军正规军面前总归是无力的,数百人的队伍最后只有四五十个突围而出,余者不是被杀就是被俘。
让人感到愤懑的是,日军对待这些学生的手段极为残暴,她们被扒掉衣服绑在树上,然后用来练习刺杀,其中最小的受害者才十二岁。一时间,梯子沟前的洼地鲜血横流,其景象让人万分揪心。
图片
杨成武的部队在很远的地方就听到了枪声,而他第一时间判断出是白校的人出事了,于是赶忙带人前去支援。
但等到援军抵达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他们仅仅收拢了几十个幸存者。
图片
而看着眼前的这番惨景,杨成武泪流满面,他极为痛惜地说:“那些女学生有学识,有担当,大无畏,她们是真正的大家闺秀,是真正的革命战士。”
图片
冈村宁次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战争犯,他上台后主导的扫荡作战,给八路军造成重大创伤,杨成武所部也吃了很大的亏。
而在日军的穷追猛打下,我军根据地更是缩减了六分之一,这对整个冀中地区的抗战事业都是十分不利的。
战争就是这样残酷,而冈村宁次也没有就此罢手,他在接下来时间里还给冀中军区造成过更大的麻烦。
图片
在1942年的二月份,冈村宁次继续增兵冀中,他准备发动新一轮大规模扫荡。根据冈村宁次的计划,扫荡行动将分为三期,每期持续时间不等。
第一期是十天,日军将派出三个师团以及两个旅团和一个骑兵联队,从多个方向驱赶八路军至滏阳河地区的三角地带。
第二期只有五天,由两个师团、两个旅团和一个骑兵联队,分别自南向北和自北向南将包围圈中的我军压缩歼灭。
而第三期将持续二十五天,日军会对根据地进行反复扫荡,同时推进日伪据点和封锁线的建设,最终扫荡完成后由41师团来执行警备任务。
图片
冈村宁次的计划很直白,就是要将我冀中军区完全摧毁,从而将冀中地区变为日军的稳固后方。
不等正式的扫荡开始,日军就已经对我冀南根据地进行了围困,多亏了冀鲁豫骑兵团的拼死一战才打开了突破口,掩护大部队完成撤离。而在另一边,杨成武也试图以主动进攻打乱日军部署,但没有收到明显效果。
等到五一大扫荡开始后,冀中军区的首脑机关还在根据地中心地带活动,直至七天以后,中央机关才趁着夜色渡过滏阳河,跳出了日军的二期包围圈。
图片
虽然很痛恨,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冈村宁次是一个水平很高的指挥官,他迅速判断出我军虽有移动,主力却仍在三角地带,因此不必改变既定作战方针。
于是,日军著名王牌部队第41师团在当月11日被投入战场,他们开始沿石德铁路发起二期作战。
日军采取所谓“梳篦战法”,将步兵中队以五百米的间隔分散开进行搜索作战。这种战法之下,日本兵一个挨着一个,并肩向中心运动,几乎连地里的野兔都被赶了出来。
图片
面对重围,我军抵抗十分顽强,部分部队还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大家却高兴不起来,此时的战士们的心里只有一句话,即“能突出来已经算是侥幸”。
五天以后,日军二期作战结束,他们终究是没有实现摧垮我军的企图。我军主力并未遭受重创,被打散的部队也都陆续归建,冀中军区仍然顽强挺立着。
冈村宁次也判断出了这一点,他此时才修改了计划,对外放风说“扫荡要结束了”,但实际上日军在白天撤走后,又趁着夜色悄悄返回。
图片
可见,日军完全不是我们的抗日神剧中渲染的那般愚蠢和笨拙,事实上他们不但凶狠,也非常狡猾。
随后的战斗更加激烈,我八路军战士一共与日军爆发五次大规模激战,战况呈现出胶着态势。
赵户村应该是冀中军区的高光之作了,因为我军以零伤亡的代价击毙日军一百八十人,另外几乎全歼日军一个骑兵大队。但赵户村之外,几乎同时进行的其他四场战斗却十分惨烈和悲壮。
图片
如崔氏村战斗中,我军战士向着日军汽车阵发动冲锋,连同政委在内的几十名战士尽皆战死,部长张仁槐则在突围无望后举枪自尽。
王家铺村的战斗同样残酷,战士们与日军反复争夺阵地,直至子弹打光后顶着湿棉被抱着集束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至于李家角村和任角村,战士在击退日军十几次冲锋后濒临绝境,任角村三百多人全部战死,李家角也是幸存者寥寥。
图片
从这里相信大家也就体会出了,那些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的操作,只会出现在神剧里,真实的战场往往是残酷而悲壮的。
战斗持续到六月初,冀中军区再也无法承受伤亡,总部终于下令将部队撤离。
图片
整个五一大扫荡,我军损失近一万七千人,近半主力丧失在了战场上,这显然是惨痛的。而因为此次失利,上级在1943年撤掉了冀中军区,只留下区队、县大队和区小队继续坚持斗争,主力部队转移到了晋绥根据地。
直至1944年,随着日军的日薄西山,冀中军区才得以重建,并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图片
越是贴近历史,内心则越悲凉,因为曾经的中国人确实太过艰难了,我们的先辈几乎是在用血肉之躯来捍卫中国人活着的自由。
没办法,工业国对农业国的降维打击就是这么残酷,恨只恨我们自己没有早一些觉醒,被时代所抛弃,最后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
图片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钱掌柜,中国人在危难中英勇无畏的精神力、团结一致的凝聚力和不断成长的自持力,无论是那些为了保护女同学而敢于直面日寇刺刀的男学生,还是在五次激战中拼死血战的八路军战士,他们都证明了这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睿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